“三下乡”社会实践 | 青春之我·毋忘在莒:在莒县,来一场跨越千年的相遇

发布时间:2025-02-11
动态浏览次数:86

为响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近日,潍坊学院传媒学院“拾萃寻遗 宣韵筑梦”实践队深入日照市莒县,以镜绘诗篇,借影宣文韵,用影像记录莒国古城的魅力文化,开启了一场兼具历史探寻与宣传助力的社会实践之旅。

“三千年古城,四千年银杏,五千年文字。”在齐鲁大地的东南一隅,有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城——莒国古城。几千年前,莒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东夷文化。石破天惊的神秘文字,书写了中华文明的华彩序章;毋忘在莒的初心坚守,成就了“九合诸侯”的千秋霸业;山高水长的福山寿地,孕育出地方风俗的轻巧灵动和地方戏曲的婉转柔情,展现出厚德雄强的莒地精神。从历史中走来的莒国古城,用它的魅力触发着接续发展的新项目、新思路、新创意。莒国古城沉淀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摊开一张莒文化地图,这条滚烫流动着的千年文脉,将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

品剪纸物语 铸纸上生花

“过门笺、落门笺,落在地上都是钱。”过门笺是莒县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独特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形成的颇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之一。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民和农村居住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在名为“剪纸物语”的剪纸博物馆中,志愿者们参观了馆内各式独具匠心的过门笺主题剪纸作品,不仅了解到关于过门笺的民俗文化,更感受到剪纸于一剪一刻中展现的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同时,志愿者们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门笺传承人于红老师就过门笺民俗文化进行深入交流,针对拍摄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讨论,最终确定纪录片《纸上生花》的制作方案。该纪录片采用情景交融的形式,呈现莒县地域文化与非遗技艺过门笺之间血脉相融的关系。

以青春力量 探古城文韵

拍摄过程中,志愿者们穿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从巍峨的城门到幽静的古巷,从热闹的集市到静谧的庭院,无不一一记录。

步入“莒国酒坊”,一个个瓷器酒罐,一幅幅考古图片,诉说着莒酒文化的前世今生。莒国酒坊承载着莒地千年酿酒文化,其酿酒工艺传承古老,采用纯手工酿制,经多道工序而成,融合传统与现代科技,形成了独特工艺风格和文化特质,是莒酒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见证。传统酿造工艺展示区陈列的古朴的酿造器具,使志愿者们深切体会到了传统酿造技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更感受到莒国人民勤劳智慧、敢于创新的精神。

走进文昌阁,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置身其中,志愿者们仿佛看到了古代每逢科举考试之时,众多学子前来焚香膜拜,以求文运昌盛的盛况。参观科举文化展示后,莒文化特色剧《书梦奇缘》在全息投影虚拟互动演出剧场震撼上演。该剧情讲述现代少年在浮来山银杏树旁穿越至古代,与书生结为知己,同赴赶考之路,最终金榜题名,于鹿鸣宴共舞,约定坚守初心。剧场配备7D全息智能影音设备,以科技之力,让大家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古代科举全程,从寒窗苦读到衣锦还乡,感受四季更替与时空变迁,领略读书人进取文心。该剧营造出独特的古代氛围,展现莒地科举的深厚文化,使志愿者们耳目一新,更直观感受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他们用心感受古城的特色文化,精心选取拍摄角度,巧妙运用光影效果,力求全面地记录下莒国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在拍摄中深刻感受到古城文化的魅力,对于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次实践活动后,实践队预计制作两部不同风格的文化宣传片和近十部短视频作品,为莒国古城的文化宣传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的人看到莒国文化的无限魅力。

潍坊学院传媒学院“拾萃寻遗 宣韵筑梦”实践队积极响应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深入莒国古城,以传统文化为纸,以镜头语言为笔,凭借着专业的知识与奇妙的创意,全方位、立体式地记录莒国古城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不断激发莒文化新的发展生机。

悠悠岁月长,古城韵流芳。在本次潍坊学院传媒学院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用影响记录下莒国古城的传统文化,传递青年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未来,学院将号召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传统文化宣传的行列中,担负起新时代宣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共同书写中华新时代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编辑:阎佳炜  审核:邓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