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实验班顺利举办“青春颂歌”短视频创作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17
动态浏览次数:10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媒学院在党委宣传部“思政红”育人系列活动的精神引领下,积极组织实验班举办青春颂歌短视频创作活动。自开始以来,10月份,活动共征集以“青春颂歌”为主题的短视频作品100余部本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运用专业技能,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深情回溯峥嵘岁月,生动诠释红色精神,展现新时代传媒学子的历史担当与专业创作素养。

本次活动围绕“聚焦重大主题,厚植家国情怀”“深化育人成效,唱响时代强音”“赋能创作实践,创新叙事表达”三个方向展开创作,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聚焦重大主题,厚植家国情怀

八十载风雨兼程,抗战精神历久弥新。本次活动紧扣时代脉搏,将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鼓励学生深刻理解抗日战争这一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与世界意义。

传媒学院实验班张旭、张翔宇、玉城宾、程楠、姜澎涛、李阳、蓝坤锦、李桂顼、蒲钰团队创作作品《抉择》,本作品纪念遵义会议成功召开90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以红军战士陈立国的故事为切入点,由小人物展现大时代背景,致敬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英雄。

指导教师:傅嘉彬、董佳佳、马楷博。

深化育人成效,唱响时代强音

将专业学习融入时代命题,让青春创作服务精神传承。此次“青春颂歌”短视频创作活动不仅是传媒学院实验班实践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落实学院“课程思政”、强化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

传媒学院实验班杨露、陈晓雅、姜澎涛、赵亮、王彦莹团队创作作品《我们青年》,本片将爱国精神永续,青春接力不止。聚焦不同时代青年与抗战精神的传承,通过历史场景与现实画面交织,并借助 AI 技术以历史资料为蓝本塑造鲜活抗战先辈形象,串联近百年青春报国轨迹,唤起观者对不同阶段青年家国担当的共情,铭记抗战历史,激励当代人以青春赴使命,让民族精神火炬长明。

指导教师:张舒、董佳佳、傅嘉彬。

赋能创作实践,创新叙事表达

为锤炼传媒领域后备力量的专业素养与使命担当,传媒学院影视创作实验班带领学子深耕创作一线,通过挖掘历史真实人物的红色记忆、创新演绎经典文艺作品等多元路径,让学生在探访追寻先辈足迹、演绎历史人物的实践中,将策划、拍摄、剪辑、特效等专业技能转化为打动人心的叙事能力,力求创作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水准的精品力作,以传媒学子的专业表达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时代故事。

传媒学院实验班冯彦旭、侯召阳、程楠、牛永超、玉城宾、刘珊珊、段晓晴、宋文洁、唐文娟、李阳团队创作作品《星火绵延》,剧本以民国初年为背景,核心展现妇女解放觉醒、革命理想坚守与精神传承。从同乡会初遇时高君宇倡导女性独立思想触动石评梅,到陶然亭以枫叶喻志,再到携手办妇女运动读书会和《妇女周刊》传播新思想,凸显冲破传统、推动女性独立的热忱,传递对独立、自由及家国责任的永恒追求。

指导教师:傅嘉彬、董佳佳。

传媒学院希望通过此类主题创作,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使其在创作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与能力提升,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与积极传播者。作品已在今年的教育部学科竞赛赛事中拿到国奖,并持续参加更高层次的赛事评选,力争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传媒学院实验班用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表达,谱写一曲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激昂颂歌,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献上潍院传媒人的一份深情厚礼。

(编辑:范凯宁  审核:邓建波)